1945年抗战胜利近一年后,国共双方开始进行和平谈判。除东北地区外,其他战区战事较少。在此期间,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军区,在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中成功歼灭敌军数万人,战果显著。李先念领导的中原军区处于战略前沿位置,但国民党军队早有准备,频繁调集重兵对我军实施严密包围,试图围困中原军区。
1946年6月,中原军区发动了一场突围战,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突围。李先念亲自指挥的第一纵队主力突破包围,抵达鄂豫陕开辟的新战区。随后,部队分批撤回山西地区整训。到了1947年,基于新四军第五师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南下支援刘邓大军,增强了中原战场的兵力。
凡是在第五师任职过的干部,都被优先抽调回中原工作。在晋绥军区第九分区担任职务达十个月的罗通,也正好在其中。罗通早在1938年,便随刘少卿一起从延安抗大调往鄂豫边区,担任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第四团政委,后来又任第五师41团政委、旅参谋长等职务。中原军区突围前夕,李先念调他去军调处工作,因此突围时他正好身处北平。
展开剩余69%随着敌军加大对我解放区的进攻,全面内战全面爆发,罗通乘飞机返回延安,向中央领导汇报工作。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对他有印象,首长们详细讲述了当前局势,指出蒋介石必将全面发动内战,我军必须坚持到底。考虑到他身体状况欠佳,安排他先到干休所养病一段时间。
待身体稍有恢复,罗通便打算前往东北参战。彼时延安已成为后方,东北战事频繁,更需要干部支持。然而,由于航运中断,陆路运输又极为危险,且当时全面内战爆发,无法专门派兵护送,他被安排到晋绥军区工作。罗通在晋绥军区下辖的吕梁军区第九分区任副政委,相当于旅级副政委。军区及军分区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力量,维护地方秩序,并协助主力部队作战。
地理位置上,吕梁军区与太岳军区相邻,陈赓率领的第四纵队与太岳军区部队以及吕梁军区兵力联合发动主动进攻,屡屡取得胜利,士气高昂,战况喜人。就在这时,原第五师的首长给罗通发来电报,催促他返回中原,但他没有回复,也未理会,认为这件事可以暂时搁置。
然而,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王震亲自找上门,询问他为何还留在这里,没有南下中原。罗通装作糊涂回应:“去哪里呢?”王震严肃指出,中原局势紧迫,需要他尽快南下,他坚持:“不论在哪里,都是革命。”从客观角度看,确实如此——无论是在吕梁还是南下中原,都是同样的战斗任务。罗通对军分区工作刚上手,局面顺利,回去不一定就更好。
上级之所以调回原第五师的干部,主要是为了重返中原战场。毕竟中原是第五师长期战斗的地方,熟悉当地的人情地理,有利于工作开展,显然比新调干部更能迅速适应。实际上,罗通并不情愿马上前往,但在王震的激将之下,只能答应:“去就去,说走就走。”
从战略大局来看,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目的是缓解山东和陕北两大解放区所面临的巨大军事压力。敌人将主力集中进攻这两地,如果能将敌人吸引到中原,必然减轻华东和陕北的负担。同时,中原的挺进也是我军战略反击的开端,虽然能否稳住阵脚存在很大困难,毕竟没有可靠后方支持。刘邓指挥四个纵队不断转战,消耗巨大,而鄂豫地区是第五师的熟战地,若能顺利南下,势必增强刘邓大军的信心和实力。
罗通为人果断干脆,完成交接后便赶往晋城。这里他见到了许多老熟人,第五师旧部和从别处调来的部队合编组成第十二纵队。上级安排他担任旅政委,但因某些原因未能实际任职。南下抵达江汉后,尽管第十二纵队属于野战军序列,却被留守江汉开辟根据地,带有较强的地方防御色彩。
后来,罗通在江汉军区担任师长,渡江战役后,江汉军区部队改编为军,他先后担任军副政委等重要职务。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怎么赚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